“月壤打磚機”說的就是月壤原位3D打印系統(tǒng)。有了它,無需從地球攜帶任何原材料,只需利用接收到的太陽能,就能將月壤高溫熔融制成月壤磚,實現(xiàn)就地取材蓋房子。這,并不是科幻小說,而是6月30日記者隨“活力中國調(diào)研行”采訪團來到位于安徽合肥的深空探測實驗室的所見所聞。
深空探測實驗室是由國家航天局、安徽省人民政府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方共建的國家級科創(chuàng)平臺,主要圍繞深空技術、深空科學、深空資源和深空安全4大領域12個方向,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基礎科學研究引領。這是我國首個由“國家行業(yè)主管部門主導、地方政府全力支持、高水平大學全面參與”的國家級新型研發(fā)機構,共建三方授予其“自主決定科研方向、自主決策經(jīng)費用途、自主制定人才標準、自主開展職稱評聘、自主確定薪酬總量”,充分激發(fā)科研人員的創(chuàng)新活力。目前,已取得月壤原位3D打印系統(tǒng)、天都星等一批重要科研成果。
那么,為什么要研制“月壤打磚機”?其研制過程面臨哪些技術難題?應用前景如何?讓我們通過視頻一起來聽聽技術負責人楊洪倫的解答。(經(jīng)濟日報記者:趙登華 段云鵬;視頻:張思揚)
【責任編輯:王茂林】